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正文

阴底中学《校本研修面对面》考试提纲

【www.gongjing999.com--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阴底中学《校本研修面对面》考试提纲

阴底中学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活动学习提纲

科目:《校本研修面对面》 辅导教师:王万里

第一学时

时间:2007年8月27日

内容:话题1 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

1、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从教师专业化的主体看,教师专业化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

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从教师专业化的主体看,教师专业化包括“组织专业化”和“个体专业化”。)

2、教师技能训练的定义。(教学技能训练就是训练一些规范化、定型化的行为方式,使教师在类似的

教学情境中,能做出及时的、规范的行为反应。)

3、谈谈您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中三个“法”的理解。“有法”之“法”指教学有规律可以遵循,“定法”之“法”指没有适应各种具体教学情境的固定方法,“良法”之“法”是教育规律、原理运用于具

体教学情境的相对最佳方法。

4、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什么要关注实践和情境?好的教育情境应该满足哪些要求?(教师喜欢的专业发展总是基于实践、基于情境。所以关注实践和情境,主要因为教师是基于情境中的实践工作者,教师的成长进步主要表现为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和发展。好的教育情境应该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应该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能够体现和实现教育的目的的追求。其次,应该体现经济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情境更多地属于再造情境,再造和加工的目的在于突出教育活动要解决的总是,提供认识捷径,节约时间成本。第三,应该具有适切性,情境应基于学生经验,服务于学生现实活动水平,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经验。第四,应该具有活动性,情境中有问题、有困惑,能引起和让学生认知冲突,学生有参与

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且在情境中为学生参与预留了活动空间。 5、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它具有哪些特点?

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它具有如下特点:

1)、践性知识的工具性 2)、践性知识的情境性 3)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 4)、践性知识的缄默性 5)、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性 6、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主要来源。

1).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情境认知、实践活动和反思对话。

2)、获得刺激信息 3)、理解环境、理解自我4)、走向有序 5)、获得平衡感

6)、新的信息刺激,新的不平衡感,新的选择和自组织……人在这种循环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7、什么是“自组织”?为什么说教师学习行为的自组织才是继续教育的根基?怎样实现教师学习

行为的自组织? (所谓自组织,是指:组织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能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学校所在的系统本身就是生命系统,学校情况又千差万别,“校本”本质

上追求的是学校层面的自组织。而在学校内部,因为教师对于其专业活动的认识、理解和信念从内部“建

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具有不可灌输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学习行为的自组织才是继续教育的根基,促进教师学习自组织是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和根本。)

怎样实现教师学习行为自组织

1)、心态开放 2)、获得刺激信息 3)、理解环境、理解自我4)、走向有序 5)、获得平衡感

6)、新的信息刺激,新的不平衡感,新的选择和自组织……人在这种循环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8、在教师继续教育话语体系中,“研修”正逐渐取代“培训”成为主流话语。您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变化?(在教师继续教育话语体系中,“研修”正逐渐取代“培训”成为主流话语。认识和理解这些变化,有利于组织和实施研修。)

(一)目标定位的变化 (研修实际上统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目的。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研则强调面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修在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专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一方面强调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以参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二)话语主体的变化(在培训中,培训者是培训中的主体,教师处于“失语”状态。研修强调中小学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是话语的主体。)

(三)、话语内容的变化 (过去的培训十分重视完整的体系,重视理论架构。研修强调对问题的关注,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培训到研修意味着从学科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

(四)、话语方式的变化(培训主要还是“你听我讲”“我说你记”的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研修更加强调对话、交流、分享。)

(五)、发动方式的变化 (培训往往牵涉培训主体和培训客体,主体是发动者,客体是承受者,培训客体接受外在的强制和安排,处于一种他组织的状态,研修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学校是研修活动的发动者,教师是自我发展的设计者和驱动者,教师专业发展处于一种自组织状态。)9、在平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在平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中遵循的原则有:校本研修的问题必须自主选择与组织安排有机结合。全员参 与、以人为本、交流分享。

10、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为什么要重视交流和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

应注意什么?(交流和分享是变个体、小组智慧为群体智慧的阶段,它既是校本的应有品性,又是校本的必然环节,校本研修是教师的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专业对话”活动。交流与分享需要“深度汇谈”与“讨论”的技术。分享交流不能一言堂,不能只允许一种声音。激发参与,尊重不同意见,充分肯定创新性见解是广泛参与、并主动表达自己意见的基本保证。成果交流和展示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学观摩活动”可以是“教学论坛”,也可以编辑相应的《资料集》或《报告集》进行交流和学习。教师的探索和实践精神需要得到肯定,教师需要“自己帮助了自己”、“自己给别人提供了帮助”等成功体验。

11、什么是灵活性总结方式?

所谓灵活性总结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容选择,是从教师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需要讨论和解决问题

的一种研修内容的概括方式。

12、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应坚持哪些培训理念?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应坚持的培训理念有: (一)、以灵活性总结为研修内容的主要选择方式

(二)、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三)、努力促进分享与交流

13、教师的教育博客日志是什么?教师的教育博客日志实际上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心得放在网上,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并参与交流和讨论的一种方式。 14、什么是教学案例?它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学案例是描述发生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藏一定教育道理、能够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一个教育

故事。背景(故事)、问题、、已经表现的思路和方法、可能的思路和方法是案例的基本要素。 15、什么是案例教学?它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案例教学则是以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参与者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要素有:必须建立开放的话语环境,在对话、分享的话语环境中,参与者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互动,公共理论与个人经验共融共生。

16、怎样研究和分析案例?

一是看活动对象――执教教师的视角: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产生的?想怎么做?实际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执教者怎样的价值追求?等等。二是看表达对象――案例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是怎样选择和组织这个案例的?等等。三是从自身的角度看: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差异?除了案例中老师已有的作为和自己经验的作为,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17、案例学习包括哪些环节?

案例学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主题――观察案例中师生活动、状态、效果――建立联系、分析原因――对

照反省,初步理解和建构案例对自己的意义――听取案例提供者的反思、了解专家评论和观点、研究相关问题的背影、方法和观点――修正对相关主题的理解、规划设计新的教学行为。而在听课的过程中,案例学习还包括了以下环节: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产生困惑――分析原因、发现联系――了解专家的评论和观点、研究相关问题的背影、方法和观点――解释和理解联系――修正原有观念――在新观念下设计新行为。

第二学时

时间:2007年9月24日

话题2 在实践反思中改进和成长

1、什么是反思? (反思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

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2、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反思性教学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认教育困境的存在。

2)、收集资料。3)、分析资料。

4)、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指导行动。5)、实施行动。 4、研究的个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研究的个体性表现为:首先,教师研究的问题是个体性的。教师应该以自己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其次,教师的研究基础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一方面,教师的研究总是要给予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用过去的经验认识教育现象,解释遇到的问题,个体的经验在研究中始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认识和解释教育现象与问题的方法、思路也具有个性特征,不同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都使研究具有个性化烙印。第三,研究的结果所回答的教育问题,所应对的教育情景是特殊的。教师研究的成果更多的是个人的“解释”和“说明”,而不是“由此得出”的“结论”。

5、您认为教师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对教师而言,首先应该研究自己的问题,其次应该重点研究当前面临的问题,第三,是从小问题入手,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些发展。

6、您怎样理解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过程,是人运用理智改善工作、生活的过程

(二)研究的过程是有意识定向关注、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的过程

(三)研究的过程是形成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追求的过程

(四)研究的过程是投射教育理想于教育实践的过程

(五)研究的过程是及时反思和调整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过程 7、与一般实践性活动相比,研究具有哪些特点?

与一般实践活动比较,研究具有自觉目的性、设计系统性和改进持续性等特点。

8、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学叙事”或“教育叙事”就是教师讲述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故事,在讲故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事件的理解,诠释教师对教育意义的体悟。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9、从记述的对象看,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从记述的对象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做的教育叙事,也就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述说者和记

述者,叙述的故事是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实践,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育研究者所做的教育叙事,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以教师的“想法”或所提供的文本等为“解释”的对象,由教师叙述,教育研究者进行记述和研究。 10、怎样进行教育叙事?

(一)叙事的过程是经验和反思的过程 (二)叙思想过程

(三)叙言行不合理性(四)重视生活史研究

11、看了本书105页的鱼蛙图,读了这幅图所讲的故事,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 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

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 必须重视教师的价值引导,重视教师发挥作用。

第三学时

时间:2007年11月5日 话题3 同伴互助共同前进

1、在校本研修中,我们需要学习和帮助,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结合实例谈一为什么说

“最好的老师在我们身边,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的同伴”?

作为同伴,我们朝夕相处,可以随时帮助和鼓励;作为同伴,我们面临共同的问题,有共同的话题和话语,共同的话题和话语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交流观摩平台;作为同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需要沟通和帮助。

2、学校在促进同伴互助上可以采用哪些措施?

(一)提供共同目标 (二)提供相对安全的学校工作环境(三)建立促进合作的制度环境

(四)形成开放的、诚信的学校文化 (五)组织合作活动,促进同伴学习 3、教学设计的“工作坊”思路

教学设计“工作坊”的思路是:组织教师围绕一个单元、或一节课,通过任务分工、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和讨论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设计,在实践和讨论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学习教学设计,以提高“工作坊”成员的教学设计能力。

4、集体备课将会产生“视界融合”和“视界分延”并存的效果,谈谈你对“视界融合”和“视界分延”的理解。

集体备课将会产生“视界融合”和“视界分延”并存的效果:前者是通过不同背景的教师的合作学习和对话,彼此达成一种对教学的相对一致的看法,这种共识对其原初的思考路径是一种激励;后者是通过对话,彼此深化自己的原有想法,并在其原有基础上发展彼此有差异的观念。这种发展促是教师更好地改进自己的特色教学,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您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好课是学生喜欢的课

1、教师是否着力营造宽松有序的课堂环境。 2、学生的情绪是否积极。

3、有效率的课堂应该照顾尽可能多的学生。 4、教学需要节奏变换和兴奋调整。

(二)好课是质量不错的课

1、是否是全面的质量。2、教学是否有效率。

(1)关注的对象指向的是学生,它充分体现了“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2)应该将效率集中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时间上。

(3)学生的智力活动前加上“紧张”予以限制,是对心智活动质量的保障。

(4)教学效率应该体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应该追求更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质量诉求应包括质量获取方式的诉求 (三)好课是负担不重的课

6、教师应该怎样观课、议课?(怎样进行观课)

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

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如果是组织者,还有第五项任务:思考如何展开议课,如何组织议课,如何生成有价值的议题。

怎样议课

(一)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将教育评价分成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考试。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观课和讨论课的背景下,课就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础平台。 (二)议课要着力营造平等的对话关系,以开放的话语结构和深入对话维持。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议课活动中,值得推荐的话语结构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知道您是怎么想的,我的想法是,通过类似结构,引发深入对话,以获取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达成对某些问题、某些行为的理解。

第四学时

时间:2007年12月3日

话题4、在专业引领下提升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怎样与专家进行对话与交流? 一、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介入二、从全面接受到质疑对话

三、从了解信息到规划行动

话题5、致力于幸福的教师生活

谈一谈教师幸福生活的来源。 一、意识工作的独特价值(一)从终极意义看教师幸福 (二)从现实可能看老师幸福 二、调整生存取向 三、阳光心态

四、在内化中体验幸福 五、在外化中实现幸福 六、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

篇二:校本研修面对面辅导提纲(供老师们考试用)一

《校本研修面对面》辅导提纲(供老师们考试用)一

2007-4-10 23:36:00

校本研修面对面 内容简介

作为追求和体现自己理想的一种实践,本书努力追求教师发展的“三维目标”,力争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内容上看,本书既重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纪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怎样使用教材问题等等进行探讨;而且重点讨论成长的方法,讨论怎样反思、怎样研究、怎样促进同伴互动、怎样观课和讨论课、怎样与专家对话与交流等问题,既送猎物、更送猎枪和捕猎技术。与此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没有教师生存追求的根本改变,就不可能有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也就很难有教师教育和生活质量和全面提高,所以本书还用较大的篇幅讨论教师的幸福生活,谋略对追求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各位朋友有所帮助。

本书目录

话题1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

对话l校本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本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 二、教师的专业生活特点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三、从“校本”到“师本” 四、从“培训”到“研修”

对话2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

一、一个“研修”活动的案例 二、校本研修活动的一种框架和流程

对话3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校本研修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新的条件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常用方式与途径

话题2在实践反思中改进和成长

对话1对一个公式的认识和理解

一、什么是经验二、什么是反思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对话2研究:为了生活更加舒适

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 二、教师研究什么 三、怎样理解研究过程

对话3教师的叙事研究

一、为什么是故事 二、叙什么与怎么叙

对话4教育中的类比研究

一、什么是类比研究 二、类比的可能与价值三、常见和常用的教育类比 四、类比的方法

话题3同伴互助共同前进

对话1为什么要互助

一、人的需要与互助 二、新课程需要互助 三、帮助与求助

对话2互助的现状和促进

一、合作互助的现状 二、合作互助的机制 三、促进合作互助的措施

对话3分享教学设计

对话4观课和议课

一、观课坐在什么位置 二、好课有什么标准 三、怎样议课

话题4在专业引领下提升

对话l我们需要专家怎样参与

对话2怎么和专家对话与交流

一、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介入二、从全面接受到质疑对话三、从了解信息到规划行动

对话3读书的态度与方法

一、为什么读书二、读书收获什么三、在读书中理解和规划

话题5致力于幸福的教师生活

对话l幸福的教师生活的意义

一、教师的幸福现状二、幸福的权利三、幸福的意义

对话2教师幸福生活的来源

一、意识工作的独特价值二、调整生存取向三、阳光心态

四、在内化中体验幸福 五、在外化中实现幸福 六、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

话题1(略讲)

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

对话1 校本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从教师专业化的主体看,教师专业化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要求,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教师专业化的主体看,教师专业化包括“组织专业化”和“个体专业化”。“组织专业化”就是通过职业(或专业)组织的活动,提升职业为专业,并不断提高专业地位,实现专业人员整体向上流动的过程。“组织专业化”包括建立专业人员从业标准,依据标准设置专门机构培养和训练,促使从业人员达到标准以履行专业社会责任,保障和提高专业人员社会地位。“个体专业化”是专业人员个体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适应专业发展要求,更好地履行专业责任并争取相应待遇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归结为如下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除了以上三种取向外,还存在技术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学技能训练的定义

教学技能训练就是训练一些规范化、定型化的行为方式,使教师在类似的教学情景中,能做出及时的、规范的行为反应。

三.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中三个“法”的理解

人们习惯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紧跟一句“教有良法”,“有法”之“法”指教学有规律可以遵循,“定法”之“法”指没有适应各种具体教学情境的固定方法,“良法”之“法”是教育规律、原理运用于具体教学情境的相对最佳方法。如果没有教育理论的学习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将受到限制,事实上,专业发展程度越高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学习的追求越强烈。

四、教师喜欢的专业发展为什么要关注实践和情景?好的教育情景应该满足哪些要求?

教师喜欢的专业发展总是基于实践,基于情境。所以关注实践和情境,主要因为教师是教育情境中的实践工作者,教师的成长进步主要表现为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和发展。

好的教育情境应该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应该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能够体现和实现教育的目的追求。其次应该体现经济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情境更多地属于再造情境,再造和加工的目的在于突出教育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提供认识捷径,节约时间成本。第三,应该具有适切性,情境应基于学生经验,服务于学生现实活动水平,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经验:第四,应该具有活动性,情境中有问题、有困惑,能引起和让学生认知冲突,学生有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且在情境中为学生参与预留了活动空间。创设教育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设计和创生。设计主要在课前,创生主要在教学进程中,创设体现了在设计和创生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五、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它具有哪些特点?

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其构成而言,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通过教学机智反映出来)。教师的策略性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策略)。

1.实践性知识的工具性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直接服务于实践,表现为工具,而不是结论性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的知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回答和解决“怎样做”和“如何改进,,的问题。教师通过实践性知识的运用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情境。工具性意味着主要不是用于解释,而是被使用;意味着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和改进的——教师在运用实践性知识的同时,又理解和发展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2.实践性知识的情境性

情境性意味着流动性和变化性。人、时间、空间、媒介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多因素作用蕴涵了复杂性,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课堂情境的变化,变化使得情境不确定。这样,说到课堂,总是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课堂,它不能照搬也无法复制。情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实践性知识来应对课堂。

情境性同时强调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即时性的实践智慧。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分钟都在采取行动——不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要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教师不可能从此时的课堂中退出来细细地思索然后再执行,他只能在行动中反思,这样,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常常表现为“未加思索的”及时行为,是在“瞬间反思”中表现出的实践性智慧。

情境性知识是以怎样的结构存在和发展呢?“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以‘片断式的情节’保存在教师的认知结构中,即教师的某个教育观念总是和一个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储存在记忆中,这种保存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观念更可能是情境性的运用。特别是在某些相类似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近乎是直觉地采取某种教育行为。因而脱离某种具体的情境去谈论某种教育观念将毫无意义,这也提醒我们有的时候根据个别的教育行为来判断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能会有失偏颇。也许正是这种情境性使得教师教育观念相对来说具有对客观现实‘开放的可能’,某种教育观念很容易和现实中的真实情境建立起新的联系。”

3.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带有浓厚的个人私有色彩,所以又叫“个人实践知识”、“个人教育理论”,它贮存于教师个人头脑中、为教师个人所享用。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首先是个人的,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次是经验的,教师专业实践知识乃是其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累积与重组的结果。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突出强调了教师知识的经验性与实践性。

4.实践性知识的缄默性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大多是缄默性知识,它是教师在专业活动中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以及融于教育教学中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它深植于教师个人的行动和经验之中,具有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的特点。它与教师的性格、个人经历、修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和创造的结果。

5.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性

在每一个教师具体的行为模式中,都内隐着教师一定的理论和策略,并且承载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取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是一个完整的主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整体的作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综合地体现了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

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来源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情境认知、实践活动和反思对话。

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情境认知,它强调认知是人与情境、人与人社会性互动的产物,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和支持认知过程的环境之中,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教学观摩和案例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意味着只有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实践性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过滤和改造着进入教师视野的知识。走向教学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基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为了教学实践。

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反思对话,强调了教师对于其专业活动的认识、理解和信念,不是从外部“获得”的,而是从内部“建构”的,建构的途径是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实现的。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反思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叙事研究”是一种教师更容易介入和喜爱的反思方式。

七、什么是“自组织”?为什么说教师学习行为的自组织才是继续教育的根基?怎样实现教师学习行为的自组织?

组织可以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所谓“自组织”,是指组织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能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自组织’系统的演化动力在系统内部,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而不是外部指令。” 学校所在的系统本身就是生命系统,学校情况又千差万别,“校本”本质上追求的就是学校层面的自组织。而在学校内部,因为教师对于其专业活动的认识、理解和信念从内部“建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具有不可灌输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学习行为的自组织才是继续教育的根基,促进教师学习自组织是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和根本。

实现教师学习行为自组织的方法是

1.心态开放。开放是系统产生自组织的第一个条件。对于教师而言,开放的心态也是教师主动接受外界信息和能量刺激的第一条件。开放的心态首先需要教师看到和承认自己存在不足.哈贝马斯说:“谁要是能够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他就是一个具有主体合理性的人。”①看到和承认自己存在不足,才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愿望和可能。

2.获得刺激信息。开放意味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开放也意味着对外界刺激能量、信息的敏感和接纳,没有外界信息的输入,系统原有的平衡就难以打破,自组织也没有可能。

应该说,信息时代充斥着信息,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教师的信息来源也越来越丰富。但在各种信息来源中,学校提供的信息对教师决策影响最大。因此为了促进教师学习行为的自组织,学校就应该适时适量提供刺激信息。学校向教师提供信息首先

应该是真实可靠的信息,不是假信息和欺骗的信息;其次,应该与教师利益、教师工作、教师学习有关,至少应该让教师能从信息中发现对自身生活的意义;第三,信息能引起教师关注和重视,使外界输入的信息和能量达到一定的阈值,能促进不平衡产生而又不至于对整个系统造成破坏。

学校向教师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育方针政策,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方向、规划;二是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科研成果;三是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四是学校目标与工作动态。

学校开发和提供刺激教师自组织发展的信息资源,根本目的在于形成有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场”,也就是建设学校的学习文化。通过建设学习文化,使学校成为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能让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

3.理解环境、理解自我。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场”构成了教师的生活环境。人生活在对世界的“假设”和对环境的“理解”之中。我们理解世界同时也在进行自我理解,在理解世界与自我关系中发现环境对自身所具有的张力,从而获得环境对自身的意义。意义对人产生引导,使人获得努力方向,并牵引自己向前进。

4.走向有序。理解环境的意义可能产生“不平衡”,对环境“不平衡”感的产生,意味着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丧失,获得“安全”、“归属”的需要使我们选择。而在最开始“不平衡”时,可能有多种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从“混沌”走向“有序”的过程。在教师自主选择时,学校不应该直接代替和包办教师的选择,学校应该有所“不为”。与“不为”相对应的是“无不为”——学校创设的文化氛围、学校的“场”、学校的价值观念将时刻对教师的选择产生影响。

5.获得平衡感。通过学习和变化与环境协调平衡。实际上,在缓解与环境紧张关系、消解与环境“不平衡”感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理解的环境已经超越了学校的小环境,他们将目光投向历史、投向未来、投向世界,他们有着更大的视野和抱负,他们对环境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适应环境,而是超越环境、引导环境,他们在自组织过程中,定位于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这时“一个不大清楚的但依然是突出的重点,是强调增加紧张而不是降低紧张的重要性。增加紧张是通过接触日益增多的感觉和形象刺激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渴望安静和稳定,而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经验。”

6.新的信息刺激,新的不平衡感,新的选择和自组织??人在这种循环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八、在教师继续教育话语体系中,“研修”正逐渐取代“培训”成为主流话语。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变化?

(一)目标定位的变化

研修实际上统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目的。 培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培训的理念和实践中,容易导致直面中小学教师实际问题的不足,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教师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帮助,容易失去对培训的信任,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教研则强调面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只关注实际问题却没有关注通过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一方面教育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问题始终是问题,也就难以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

研修在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专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一方面强调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以参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二)话语主体的变化

在培训中,培训者是培训中的主体,培训者决定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中小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研修要求改变中小学教师的“失语’’状态,强调中小学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是话语的主体。中小学教教师从被动的承受者向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转变;而传统意义的培训者,将从单一的话语者角色向研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百、引导者等角色转变。

(三)话语内容的变化

过去的培训十分重视完整的体系,重视理论架构。研修强调对问题的关注,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培训到研修,意味着从学科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当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时,他们带来的话语必然是实践的话语,中小学教师的问题、经验和体会将成为话语的主要内容,它将改变过去培训中理论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话语方式的变化

目前,培训主要还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与培训比较,研修更加强调对话、交流、分享。在研修中,参与主体围绕共同主题,彼此敞开,共同对话,彼此分享和帮助。在解决问题的对话和交流中,获得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实现新的专业成长。

(五)发动方式的变化

培训往往牵涉培训主体和培训客体,主体是发动者,客体是承受者,培训客体接受外在的强制和安排,处于一种他组织的状态。研修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学校是学校研修活动的发动者,教师是自我发展的设计者和驱动者,教师专业发展处于一种自组织的状态。也就是说,从培训到研修,

对话2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

九、在平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在平常的活动中它遵循的原则是,校本研修的问题必须自主选择与组织安排有机结合。

十、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为什么要重视交流和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应注意什么?

一方面,校本研修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心;另一方面,交流分享是变个体、小组智慧为群体智慧的阶段,它既是“校本”的应有品性,又是“校本”的必然环节,预先防止分享交流中的走动和分散精力,有利于提高分享交流的质量。

分享交流不能一言堂,不能只允许一种声音。激发参与,尊重不同意见,充分肯定创新性见解是广泛参与、并主动表达自己意见的基本保证。在分享交流中,专家的作用是捕捉有意义、有价值、有创新的意见,一要把它们放大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二要想法加以提升;以促使大家从更高的层面和视野来思考这些问题;三是尽可能介绍相关问题的外地进展和经验,为有兴趣的持续研究者指出一条道路。

十一、什么是灵活性总结方式?

所谓灵活性总结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容选择,是从教师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需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研修内容的概括方式。围绕主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研修的问题。这样,灵活性总结赋予教师以研修内容的选择权、主动权,把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思考的问题置于研修的中心地位,优先安排和组织。灵活性总结有利于体现对教师主体意识的尊重,使研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灵活性总结强调:校本研修应该主要定位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的,解决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取得一点进步。

十二、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应坚持哪些培训理念?

1、以灵活性总结为研修内容的主要选择方式

2、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

教师中的问题应该首先由教师自己思考和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从已有经验中寻找。强调大家必须思考“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哪些经验和思考?”“必须认真分析已经有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经验和做法。”在思考和讨论中遇到困难时,需要专家的指导和理论的指引,此时,专家介入和理论指导主要是为了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3、努力促进分享与交流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专业对话”活动。交流与分享需要“深度汇谈”与“讨论”的技术。成果交流和展示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学观摩活动”,可以是“教学论坛”,也可以编辑相应的《资料集》或《报告集》进行交流和学习,。交流中,教师团体的内部争论是教师文化的核心,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组织生机和活力的体现。教师的探索和实践精神需要得到肯定,教师需要“自己帮助了自己”、“自己给别人提供了帮助”等成功体验。

对话3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校本研修

十三、教师的教育博客日志是什么?

教师的教育博客日志(Blog)实际上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心得放在网上,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并参与交流和讨论的一柙方式。Blog是网络提供的一种私人空间,它可以让你随意地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实现与他人交流,在写作、记录、交流中,作者会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在交流中获得支持帮助,产生成就感,这反过来又激励自己的表达创作热情。写的过程无形甲又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含义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建构。透过每日的资料整理与书写,我们不但改善写作能力,

也改善思考能力和生活方式,形成一个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

十四、什么是教学案例?它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理解教育不能脱离教育背后的教育情境,不能离开教育背后的教育故事。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具有的实践特性使观摩案例、研究案例成为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学案例与案例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案例是描述发生在真实教育情景中的、蕴藏一定教育道理、

篇三:校本研修面对面教案

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教案

学习要求:

1、了解校本研修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校本培训?

过程: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

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也称校本学习或校本研修,是指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校本教研:也就是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研修:隶属于学校,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题,提高教师素质。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研修

一、什么是校本?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1、为了学校,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校本”关注的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会局限于某一学科或某一理论,而会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并提高学校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它不会囿于一般的笼统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而会在这种决策和模式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学校的实际,探寻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对策。

2、在学校中,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3、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虽然在学校生活中,也会出现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人员参与的情况,但这种参与意图不在于形成一个凌驾于学校教师之上的一个群体,而是发展成一个共同体,与学校教师一道去解决学校业已存在的问题。

二、什么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也称校本学习或校本研修,是指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第一、学校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有较详尽的发展规划,这是培训的前提。第二、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是教师的反思、“觉醒”。第三、追求特色是培训的关键,目标在于形成“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教育理念。

“教研”就是面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并不能真正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研修”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突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统一。一方面强调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以参与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解决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到最终解决。

对话1: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

要求:

1、了解校本研修的功能。

2、了解校本研修的内容。

过程:

一、校本研修的特点.

1、针对性

2、自主性

3、灵活性

二、校本研修的功能

1、能及时、有效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2、能更好地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形成学校特色。

3、能更好地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校长办学素质。

4、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

1、本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胜任岗位工作的基本保证

2、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3、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问题的智慧和经验——是教师机智教学的生长点

4、发展性知识指教师的个人素养,师德和学识——是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平台

四、校本研修的“十忌”

一忌管理松散,制度不健全.

二忌没有计划,长易撤改弦.

三忌教师缺乏研修意识.

四忌应付思想严重,流于形式.

五忌校本研修方法、方式单调.

六忌不注重积累,老问题新发现.

七忌闭门造车,缺乏实践.

八忌无集体观念,各自为战.

九忌忽视研修组长的主导作用.

十忌忽视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感想、见解

对话2、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要求:

1、了解什么是反思?

2、反思什么?

过程

一、经验.

对一个教师而言,“他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是一句很高的评价,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渴望着教育经验。那什么是经验呢?

有人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益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在汉语的语境中,经验应该有两种用法:一种用作名词,经验作为一种结果它是人经由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直接精简和间接经验。一种作为动词,作为一种过程,它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所经历的实践和体验。

二、反思

反思是一种对一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的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 例如:书的58业)

三、在什么时候反思呢?

1、课前反思:讲授内容的难度,本节课知识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动机,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2、课中反思:指向于当前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得了多少,学生学习动机怎样,师生互动效果如何,课堂管理是否有效。教学成败在什么地方,那些环节需要改进等。

3、课后反思:对教学成与败进行分析、改进,用以指导未来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思考、质疑和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应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汇总加以应用,达到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通过学习、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

五、反思性教学的五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认教学困境的存在.

2、收集资料.

3、分析资料.

4、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指导行动.

5、实践反思中改进和成长.

对话3:同伴互助

要求:

1、怎么抓好“同伴互助”?

2、了解“同伴互助”存在的问题几原因。

过程:

一、“同伴互助”的环节

教师同伴互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及“为教师所享”的过程。

二、“同伴互助”要抓好以下环节的落实管理

1、确立研究主题

学科教师围绕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教学现象、困惑,共同讨论、分析其中问题的根源、实质,从中确立学科教学研究方案。

2、开展课例研究

同课异构:(多人一课)就是组内对文本理解不同,对重难点把握不同,个人教学风格不同的多位教师,同时执教同一教学课程。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3、一课多轮

这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融合集体的力量进行再构思,紧紧围绕预设——生成——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螺旋式教学,真正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4、同课多轮

即几位教师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每个人上一课时,在同一个班中合作上一篇或授完一个完整的知识内容。

三、当前教师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师的心理压力比较大.

2、互助的目的不一致.

3、教师屈于行政的压力而互助,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

4、教师之间很难在时间上协调一致.

四、专业互助的途径

1、专业对话

2、同伴临床互助

3、同伴教学辅导

4、合作行动研究

对话4、我们该怎样听课

一、关注教师教的态度

二、关注学生学的态度

举例(书131页)

校本研修题目 校本研修答辩题和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gongjing999.com/xindetihui/12890/